茶商的最大风险来自进茶

  • A+
所属分类:普洱茶知识

茶商的最大风险来自进茶

如果是买茶自己喝的爱好者发烧友,买错一款茶会损失个几百几千最多几万元钱,心情不太舒畅罢了。但对一个茶商或者投资屯茶准备出售的人来说,买错茶带来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试想,一批茶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押上了身家性命,到头来如果茶不对或者做了接盘侠,那该如何是好?

更有甚者,所有的心血所有的情怀期待了十多二十年,得到的结论与想象、期盼完全相反,那又该如何是好?

所以我常跟茶友们唠叨一句话:“茶商的最大风险来自进茶。”

风险虽大但作为茶商又不能不进茶。作为一个茶商进什么茶,跟这款茶的品质有着最大的关系。所以买茶者应该首先学会鉴别茶。这句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因为普洱茶价值的再发现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属于新生事物。人们对于普洱茶的规律还在进一步深入了解之中,关于好茶的评判标准从用料到工艺到仓储都还有很多不解之谜。

比如,做绿茶的会认为用料等级越高、越细嫩越鲜爽,最好是明前茶,而到了普洱茶这边就不见得等级越高越好了。比较粗老的茶前几年可能不适口,但若干年后可能会转化出真正普洱茶的韵味来。相反,等级太高的茶前些年表现可能靓丽但多年后在丰富度、耐泡度等方面就不如粗枝大叶了。

又比如,普洱茶的仓储,很多人都认为要干仓不能湿仓存放。这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事实是不管什么仓,普洱茶一定要经过陈化转化才适合品饮,而陈化转化是有温湿度以及时间条件的。

长时间存放太干未必好,香港传统仓储未必不好(有实例证明)。在我看来,中期茶的生茶仓储恰当,稍微干一点未尝不好,现在喝起来更鲜爽一些,以后转化情况还可以继续关注;15年以上老熟茶如果能够湿一点也不错,继续保持存放下去比干仓的老熟茶更有可能转出迷人的参香药香。

这些例子一方面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上会有那么多品质一般的茶,为什么市场上会有那么多不懂茶的茶商,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启发我们,如果运气好的话还是有可能碰到一些不为人关注的高品质好茶的。

关于如何较快地喝懂茶可参阅我关于各类普洱茶品鉴的文章,同时到市场上买一点各类普洱茶的茶样做比较,可以跟有经验、口碑比较好的茶商茶友一起试茶喝茶,听听别人的意见,更重要的是自己要多多思考多多体验。

要实现自己懂茶,真正的懂茶,非一般的懂。真正做到从老茶到中期茶到新生茶,从生茶到熟茶,从新熟到老熟,从用料到工艺到仓储,从以前到现在,熟悉、深谙其中的演变与背景。判断一款茶真,要说清楚为什么真,判断它假,也能说清楚为什么是假。判断一款茶好,好在哪里,差又差在什么因素、什么环节。对一段时间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地方的茶下某个结论,能说清楚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论。

这个过程会发生一点费用,这是必需的,不买太多茶样的话花钱也不会太多。(作者:黄刚,来源:普洱杂志,图来源:南茗佳人)

广告也精彩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