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图为勐库戎氏茶业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勐库戎氏第三代茶人,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戎玉廷熟茶发酵法”创始人戎玉廷
在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2019年第四次双月活动日上,勐库戎氏茶业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勐库戎氏第三代茶人,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副会长,“戎玉廷熟茶发酵法”创始人戎玉廷的发言引起强烈反响。
他说,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中国台湾掀起一场普洱茶热,并进一步引发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普洱茶热潮,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营茶厂开始改革,私营茶厂开始涌现。下关茶厂、勐海茶厂、澜沧县茶厂、双江县茶厂等逐步改制。
2002年底的广州茶博会,一片100克的宫廷普洱茶拍出了16万元的天价;2004年,邓世海《普洱茶》一书热销,“越陈越香、喝熟茶、收生茶”被广泛传播;2005年马帮进京,引发了全国性的普洱茶热潮;2006年10月开始,上演了疯狂的普洱茶大戏。
2007年4月底,普洱茶价格开始跳水,引发行业地震,茶博会10元一片的促销价无人问津;2008年春茶价格一落千丈,市场信心降至最低点;2009年开始,“名山古树”作为普洱茶的热点,带动市场新一轮复苏,新的普洱茶品牌开始创立;2012进入快速上升通道;2013年开始,名山古树开始疯长,茶商争相去茶山抢购;2014年新营销模式代表“小罐茶”横空出世,引发行业思考;2017年名山古树毛料持续疯长,出现天价茶;2018年68万元1公斤的老班章茶王树;2019年88万元4公斤的冰岛茶王树吸引世人眼球;2019年,普洱茶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天价茶持续出现,但消费市场仍不尽人意,礼品市场萎靡,新茶消费不景气,藏茶者持观望态度,消费者购买力下降,茶企库存积压严重。
从普洱茶20年发展的历程来看,普洱茶的金融属性、投资属性让消费者望而却步。普洱茶从投资收藏到小产区概念,都偏离了茶作为饮品的根本属性。普洱茶强调产品的原料、特点和个性,强化概念,市场上,真正消耗掉的不到10%的市场份额,9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藏家或玩家手中。
过去的20年,只是过多的宣传普洱茶的“价值问题”“特点问题”“个性问题”,并没有真正地考虑或忽略了普洱茶作为饮品的根本属性,从“品饮”的角度去思考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纵观当下,需要从零开始再破局,重新定位发展思路,不要纠结于过往的盈利模式、分成模式、发展模式,真正回归到消费者“品饮”的方向与普洱茶作为“饮品”的根本属性的正确道路上来。
关于普洱茶的未来,需要认知普洱茶的功能化,突出普洱茶作为饮品的功能属性,将普洱茶的功效及品饮价值科普出去;普洱茶的标准化,实行标准化的企业生产、标准化的流程管理、标准化的感官评判标准等,从生产上保障普洱茶的安全放心,让消费者感受到好喝与健康;实现普洱茶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企业和消费者、茶农、员工、合作伙伴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
“普洱茶的繁荣,应该是经济指标、税收规模、龙头品牌规模、喝普洱茶人数规模、整体茶农、百姓的富裕程度等指标来衡量。”戎玉廷说。
普洱茶,一方水土的天赋恩赐,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具备大产业的基础,这个艰巨的任务,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甚至下一代人。西风烈、从头越,本心不变、初心不忘、归零再出发。(作者:张龙,来源:云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