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图为曹鹏博士对话云南白药汪戎副董事长作者供图
近日,中国著名茶文化学者曹鹏对话云南白药汪戎副董事长,茶让生活健康有滋味,为何就是整不过烟酒?
有一种说法,中国茶文化过于博大精深,尤其是复杂多样的品茶仪式感,反而限制了茶产业的发展,这种说法站得住脚吗?比起烟酒消费某种程度上有违公序良俗,茶叶乃国人公认的健康国饮,但中国茶产业为何偏偏就做不过烟酒业?中国茶叶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更是惨不忍睹,有道是8万中国茶企不及一个英国立顿,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个迄今无解的“中国茶业之问”,是云南白药天颐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卫东在8月22日晚,抛给曹鹏的一道难题。
彼时彼刻,正是【白药沙龙:让生活更有滋味——闲闲堂茶话分享会】后半场互动交流时段,在座的近百位资深茶友都凝神屏息,急切等待聆听曹鹏博士赐教。
“这的确是个难题!我还是先换个角度说吧,国人一般都认为中国科技的四大发明是火药、造纸术、指南针、活字印刷,但也有很多外国学者认为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四大发明应该是玉、丝绸、书法、茶叶。如今丝绸都让外国人学去了,茶叶方面英国印度也只学了红茶一种。”曹鹏迂回包抄式回答,立刻抓住了所有茶友的思维神经。
“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饮茶方式,有点接近历史上大中华文化圈的游牧民族如藏族蒙古族,却和中国传统汉族的主流饮茶方式很不一样。但有一点应该归于一致,茶必须是无害干净安全的健康饮品。从这点来说,云南白药天颐茶品用做药的功夫来做茶,起码保障了茶叶的内在品质是可靠安全的,这应该是中国未来茶产业规模量产做大的一个基本功。”
“但在国际消费市场占有率方面,为何所有中国茶企加在一起还搞不过一个英国立顿公司呢?我个人比较粗浅的看法,觉得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茶叶消费习惯的培养普及,还远远没有达到烟酒咖啡的深度和广度;其次虽说油盐柴米酱醋茶开门七件事,但目前茶的市场均价可能还属轻奢品,对不少中低收入家庭的国民来说,还远还构不成生活必需消费品。”
“尤其是茶叶消费的推广普及,商家们远不如啤酒咖啡这些饮品卖力。我昨天去云南省博物馆,发现只有一家咖啡馆却没有茶馆。这种全国各地游客来滇必到之地,可是最好的茶叶推广窗口呀。我觉得中低端茶叶消费市场的大力培育,应该是做大中国茶业的关键所在。希望未来有这样的茶企,愿意做价廉物美质量可靠健康有保障中低端价位茶,让更多中低收入普通家庭都买得起喝得香!”
曹鹏回答的这个话题,当场激发了云南白药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著名经济学者汪戎的切磋兴趣。他接过话筒从消费经济学角度,也回应了黄卫东的“中国茶业之问”。
“中国茶叶迄今没能做大做强,出现立顿这样的跨国茶业巨头,尤其是云南的普洱茶行业反而呈现出严重的市场碎片化倾向。我从消费经济学商品生产消费模式对比思考,发现茶业和烟酒业相比差距巨大,有国情方面的特殊原因。”
“香烟从原料种植到复考卷装,工艺环节较多,生产链条复杂,但到消费终端却非常便捷——烟民只需要拆封取烟点火,即可随时随地全天候吞云吐雾过瘾。且卷烟属国家专卖品,可通过国家行政性定价形成垄断优势,使用高度集约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规模量产。酒现在已经不属国家专卖,但历史上曾经烟酒一起捆绑专卖过,后来酒取消了专卖,但因历史原因形成了一批酒业市场的超级垄断巨头,如茅台五粮液。后来跟进的竞争者很难撼动这些历史形成的霸主企业。酒的工艺控制和生产链也很复杂漫长,但消费终端一样非常简便,其消费时间成本也很低,酒仙们一顿饭局干掉一箱飞天茅台,是很稀松平常之事。”
“和烟酒相比,茶的生产消费时间成本模式正好相反。茶树的存活期较长,茶的采摘加工时间成本不算高,行业进入门槛也很低,即使加上制作工艺,其生产成本也没法和烟酒相比。但茶叶的终端消费时间成本却比较高。比如时下流行的一些臻品高端茶会,程序繁琐仪式感极强,有时一个下午就只能办一场茶会。如果是品质上佳的普洱茶,还特别耐泡。当然也有冲泡品饮简单的茶如绿茶,但无论再怎么简便,也没法和抽烟喝酒相提并论。”
“中国茶业迄今仍然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市场,我是从商品的生产消费时间成本角度进行观察。中国茶业界能否学习立顿,也搞标准化规模量产品牌化营销以扩展做大市场,云南白药的天颐茶品公司这些年做了非常可贵的探索。我希望不远的将来,有天才的商业家能打造出类似英国立顿这样的茶叶巨头,既将中国茶饮普及到到国内寻常家庭,还能外贸出口切分国际市场,泽及全球消费者。”(作者:特约撰稿胡荣华,来源:云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