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普洱茶知识

中国是茶的故乡,云南是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其独有的普洱茶以独特的口感、健康的功效,赢得不少爱茶人士的青睐。
普洱茶历史悠久,所以有人说:“普洱茶醇厚的口感,来源于历史的积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具有历史陈香的普洱茶。
01普洱茶的前世(商周时期-1733年)
这一时期普洱茶的历史都是通过史料记载和文献了解。
起源商周、三国
东晋的《华阳国志·巴志》是古代文献中最早有关于茶的记录,里面写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茶蜜……皆纳贡之”。
周武王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支持他的西南濮国等八个小国献给他的贡品有“丹、漆、蜜、茶”等。濮人是普洱府最早的原住民族
上面提到的茶,就是普洱茶的前身。
檀萃的《滇海虞衡志》中记载“茶山有茶王树,较五山独大,本武侯遗种,至今夷民祀之。”
武侯诸葛亮
相传公元225年,这武侯也就是诸葛亮,南征到了今天的西双版纳勐腊县的基诺山。行军士卒们总无缘无故昏睡,怎么着都治不了。诸葛亮就把手杖种在土里,随即就开始发芽长成一棵树。诸葛亮就用那树上的叶子煮汤,给那些士卒喝下后,都变清醒了。而这棵树就是后来的茶树。
尽管这只是传说,但当地的基诺族深信武侯植茶树的事实,尊诸葛亮为“茶祖”。这些传闻和记述,都说明了一个问题,普洱茶为当地人栽种利用,至少距今1700年以上。
兴于唐盛于宋
唐代煮茶
唐朝樊绰撰写的《蛮书》记录了很多云南的历史文化,如“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烹而饮之。”这是公认的最早普洱茶产区的文字记录,证明了唐代时期已经生产茶叶。
宋朝时,茶马交易盛行。这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宋代茶叶生产大发展,为朝廷开拓茶马互市贸易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后来大理国派使臣到广西以茶与宋朝作茶马交易,将茶叶运至中原和江南一带,往来交易盛行中原。
名震元明清
元朝有一地名叫“步日部”,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当时民间进行茶叶交易也逐渐普及。因没有固定名称的云南茶叶,都被叫做“普茶”。
明万历年间,谢肇在《滇略》卷三中云:“士民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普洱茶第一次作为专有名词出现。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龙团凤饼,取消天下紧压茶,推行散形茶。云南远离皇权,紧压茶技艺才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清代,普洱茶处于极盛时期,“普茶名重于天下,出普洱所属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茶客收买运于各处”。这一记载,真实地反映了清朝时普洱茶的产销盛况,京城皇家均饮用普洱贡茶,以至有道光皇帝御赐的“瑞贡天朝”牌匾。
02普洱茶的今生(1733年-至今)
这个时期的普洱茶都有实物产品见证,我们根据各阶段的产品特征将其分为号级茶时代、印级茶时代、七子茶时代、中期茶时代、新代茶时代。
号级茶时代(1733年-1949年):
1733年,清朝的第一个茶庄同兴号在云南普洱府成立,开启了普洱茶的现代生产模式和销售模式,随后雷永丰、同庆号、车顺号、兴顺号、敬昌号、宋聘号等相继产生。这一时期普洱茶在生产上采用石模和木模为压制工具,散茶逐渐退出主导地位,团茶和饼茶开始主导产品形态。包装上开始体现强烈的品牌意识,不仅在茶内压有内飞,整筒还有一张大票,同时大票还印有“以此票为证、谨防假冒”字样。在销售上,不仅有进贡皇宫的贡品,而且还销往蒙藏边境甚至跨出国境。
印级茶时代(1950年-197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50年代成立了昆明、勐海、下关为主力的三大国营茶厂,大力拓展国际茶叶市场。号级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印级茶的历史开始拉开帷幕。这一时期,云南省政府致力发展和恢复茶叶生产,恳复老茶园,发展和开垦新茶园。生产上,由原来的石模和木模制作改为机械压制加工,包装上采用棉纸包装并盖上像印章的八种logo,有红印、黄印、蓝印等,故称印级茶。
七子茶时代(1972年-1992年):
1972年以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正式成立和1973年熟茶在昆明茶厂试制成功为标志,开启了七子茶时代。1974年以前,生产的普洱茶都是生茶,然后在长时间运储过程中自然发酵、陈化成老生茶。
1975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在昆明、勐(meng)海、下关、普洱茶厂试验渥堆发酵技术,获得成功并全面推广。
这个时期生产的普洱茶采用手工制作、厚棉纸包装,上面印有“云南七子茶”字样,分为生茶和熟茶两种,其中生茶的小黄印开创了普洱茶拼配的先河,出现许多著名的拼配茶,如7542、7572、8582、8592等。
中期茶时代(1992年-2005年):
1992年以邓小平南巡讲话为标志,中国开启了市场经济改革,四大国营茶厂及一些地方国营和集体所有制茶厂顺应市场需求推出自己的品牌,包括中茶、大益、下关、普洱茶厂、大渡岗、凤牌等。这个时期,出现了不少在市场上很有影响力的中期茶,包括红大益、紫大益、大白菜、绿大树等。
新代茶时代(2007年-至今):
新代茶的产生有两个标志性事件,一是2005年左右以昆明、勐海、下关为主的三大国营茶厂纷纷改制,并以各自的品牌独立运营。二是2007年普洱茶崩盘后,许多茶商开始转向山头茶、古树茶,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来源:甘茗,图来源:品购茶网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