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打小在福建闽南著名的茶乡安溪县长大,对于安溪茶那是再熟悉不过了。安溪是闽南乌龙茶的发源地,是乌龙茶的故乡,产茶历史悠久,据安溪县志记载,早在唐末宋初,安溪已盛产茶叶,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期,安溪茶更是得到了空前发展,远销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清乾隆年间,西坪人发现了铁观音茶,安溪茶在名种铁观音的出色表现之下,闻名海内外。铁观音与本山茶、毛蟹茶、黄旦茶并称为“安溪四大花旦”。

茶山
一、铁观音
原产于福建泉州市安溪县西坪镇,发现于1723—1735年。铁观音(tiě guān yīn)茶,中国传统名茶,属于青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铁观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树品种名,铁观音茶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铁观音独具“观音韵”,清香雅韵,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属于半发酵茶类。除具有一般茶叶的保健功能外,还具有抗衰老、抗动脉硬化、防治糖尿病、减肥健美、防治龋齿、清热降火,敌烟醒酒等功效。
铁观音其树形稍,叶呈椭圆形,芽头肥壮,叶厚肉多,叶片平坦展开。含有较高的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茶多酚和生物碱,有多种营养和药效成分,具有养生保健的功能,是一款珍贵的茶饮。于民国八年自福建安溪引进木栅区试种,分“红心铁观音”及“青心铁观音”两种,主要产区在文山期树属横张型,枝干粗硬,叶较稀松,芽少叶厚,产量不高,但制包种茶品质高,产期较青心乌龙晚。铁观音自古就有“好喝不好栽”之说。

铁观音
红心铁观音为纯种,纯种铁观音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叶片水平状着生。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厂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芽歪尾桃”之称,这是纯种特征之一。
铁观音主产区在西部的“内安溪”,这里群山环抱,峰峦绵延,云雾缭绕,年平均气温15—18度,无霜期260—324天,年降雨量1700—1900毫米,相对湿度78%以上。土质大部分为酸性红壤,PH值4.5—5.6,土层深厚,并且含有较高的硒元素,特别适宜茶树生长。所产铁观音具有较高的抗癌效果。
铁观音适制乌龙茶,即半发酵茶叶,既有红茶的香醇,还有绿茶的清爽。采制铁观音比一般品种要求严格而精细。其工序:鲜叶→晾青→晒青→做青→炒青→初揉→初烘→复揉→烘干。
铁观音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滋味醇厚甘鲜,俗称有“音韵”。铁观音可冲泡7道茶左右,适合盖碗冲泡,水温100度为佳,独特的观音韵方可展现无遗。
二、本山茶
本山,原产于安溪,原产于安溪西坪尧阳。据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庄灿彰撰《安溪茶业调查》称:“此种茶发现于60年前(约1870年),发现者名圆醒,今号其种曰圆醒种,另名本山种,盖尧阳人指为尧阳由所产者”。香高味醇,品质好的与铁观音相似。
系无性系品种,与铁观音等其他名茶并称为“四大花旦”,制乌龙茶品质优良,质量好的与铁观音相近似,制红、绿茶品质中等。有观音弟弟之称,系安溪四大名茶之一。据1937年庄灿彰的《安溪茶业调查》中叶类,中芽种 。树姿开张,枝条斜生,分枝细密;叶形椭圆,叶薄质脆,叶面稍内卷,叶缘波浪明显,叶齿大小不匀,芽密且梗细长,花果颇多。与铁观音“近亲”,但长势和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

本山茶
该茶于1984年在全国茶树良种审定会上被认定为全国良种。在安溪栽培面积达1.6万多亩,居全县第三位,为县内四大当家良种之一。主产于安溪西坪、虎邱、蓬莱、尚卿、长坑、芦田等乡镇,并先后传播到闽南、闽中等部分乌龙茶区。
本山茶一般制作成乌龙茶,制作方法与铁观音一样。香味特征跟铁观音最相似,需要具有一定经验者方可准确鉴别出来。成品茶叶色泽砂绿,油光闪亮,条 索紧结,沉重如铁; 汤色金黄明亮;开水一冲香韵浓 浓扑鼻,香气沉稳持久;茶水入口 润滑稍苦后返甘甜,带有蜂蜜之味道。
本山茶相比于铁观音,唯一不足的是茶水的醇厚度稍有不足,不是指耐泡度哦。一般消费者根本无法分辨其与铁观音的区别,所以很多茶叶店都将其当成铁观音来卖。
本山因其长势和适应性均比“铁观音”强,产量高,所以价格比较便宜。其香气与铁观音虽然不同,但品质也非常出色,品质优良,香高品醇,同时也具有乌龙茶耐泡的共同特性,加上价格实惠,是爱喝铁观音的朋友们的最佳替代品了。

本山茶
三、毛蟹茶
毛蟹茶原产于安溪县大坪乡福美村大丘仑。无性系品种,与铁观音等茶并称为安溪“四大花旦”。一年生长期8个月。毛蟹植株灌木型,中叶类,中芽种。树姿半开展,分枝稠密;叶形椭圆,尖端突尖,叶片平展;叶色深绿,叶厚质脆,锯齿锐利;芽梢肥壮,茎粗节短,叶背白色茸毛多,开花尚多,但基本不结实。育芽能力强,但持嫩性较差,发芽密而齐,采摘批次较多,树冠形成迅速,成园较快,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
其由来据《茶树品种志》 (1979年出版,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编著,74页)载:“据萍州村张加协(1957年71岁)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我外出买布,路过福美村大丘仑高响家,他说有一种茶,生长极为迅速,栽后二年即可采摘我遂顺便带回100多株,栽于自己茶园’。由于产量高,品质好,于是毛蟹就在萍州附近传开。

毛蟹茶园
适制乌龙茶,为高级“色种”的原料;制红、绿茶,毫色显露,外形美观,品质尚佳。制作乌龙茶的方法与铁观音基本一致,只是晒青时稍轻一些。
乌龙茶成品外形紧密、砂绿色,颗粒手感好、均匀,落入盘中分量感明显,体现铁观音“沉重如铁”的美誉;茶汤微青入口顺滑,口感醇厚有观音香。
茶条紧结,梗圆形,头大尾尖,芽叶嫩,多白色茸毛,色泽褐黄绿,尚鲜润。茶汤青黄或金黄色。叶底叶张圆小,中部宽,头尾尖,锯齿深,密、锐、而且向下钩,叶稍薄,主脉稍浮现。味清纯略厚,香清高,略带茉莉花香。

毛蟹茶干
四、黄旦(黄金桂)
黄旦茶,茶叶商品名称为黄金桂。清咸丰年间(1850-1860)原产于安溪罗岩,黄金桂(其叶成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叶齿较密,叶缘微波浪形,叶面略隆起,中片较薄。该品适宜制作乌龙茶,也适制红、绿茶。黄旦是乌龙茶风格有别于铁观音的又一极品。采制工艺十分考究。只有掌握恰当,才能充分发挥其品种特征。
由于茶树品种和制作上的特色,形成了黄旦独特的品质。由黄旦品程制成的黄金桂成品茶,其“贵气”主要显示在“一早二奇”上。一早,即萌芽、采制、上市早。黄旦一般为4月中旬采制,比一般品种早10余天,比铁观音早近20天。黄金桂正因挟的品独特格和上市早的优势,赢得市场。
黄金桂为安溪四大名茶之一,自然有其独到的一面。它的早,占据了市场的有利地位,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年可采五季,产量高。制作方法与铁观音一致,黄金桂香味很高,回甘很好,唯一不足的是茶水的清点度稍缺。
即外形“黄、匀、细”,内质“香、奇、鲜”。成品茶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香气优雅鲜爽,略带桂花香味,叶底中央黄绿,边缘朱红,柔软明亮,素以“一闻香气而知黄旦”而著称,古有“未尝天真味,先闻透天香”之誉。品馀精品黄金桂,汤色金黄明亮,轻啜满口生津,滋味醇细甘鲜,令人心旷神怡。

黄金桂茶干